•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美韶关 > 新型城镇化建设 > 县域发展

竞逐新赛道 再造新韶关
奏响“县域富市”发展强音

时间:2023-01-29 11:04:50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郡县治,天下安。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天然载体,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增长极。  

  1月7日,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会议提出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笃定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县域富市“三大战略”,开展绿美韶关、产业攻坚等“六大行动”,推动基础设施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民生事业水平“三大提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攻坚战实行“比武打擂”。  

  全会掷地有声,为韶关加快发展指明了确凿的奋斗方向、目标、路径。字里行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高频关键词。抓牢“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打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攻坚战,推进强县联镇带村,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全会工作要求、扎扎实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快韶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县域富市”号角发,征程万里风正劲。实际上,近年来,我市已开始围绕“县域发展”,在培育县域镇域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工作亮点频出,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奠定了一定基础。

产业振兴激发县域活力

  2022年底,一品红广东瑞石创新原料药项目在翁源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3亿元,首期2024年投产后预计带来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300多个。

  近年来,我市积极承接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转移,规划5000亩M3用地着力打造翁源创新原料药产业园,力争建成后实现年产值超500亿元,年创税收超20亿元。  

  一品红项目的动工是我市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要发力点之一。  

  产业振兴是夯实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强化县域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我市多管齐下,通过加快县域产业平台建设、促进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推动县域产业园集约集群发展,有效提升县域镇域经济竞争力。  

  我市构建高新区“一区多园”新发展格局,拓展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向省积极争取县域产业园区享受大型产业集聚区相关优惠政策。推动标准厂房项目加快建设和招商运营,推动百亿级项目万洋新丰和翁源项目加快建设。  

  以“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法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年度评估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优秀等次。乳源东阳光、仁化凡口矿和丹冶等前两批“双变”试点企业,共谋划项目84个,总投资165.8亿元,已完成投资43.1亿元,可盘活利用低效土地12194亩,已盘活利用2564亩。

  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成功引进广东鸿发、万洋众创城、安珂光电等一批新兴产业链骨干项目。2021年新签约产业项目合同投资额1766亿元、同比增长1.9倍,其中超亿元项目141个,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当前,我市正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规划建设,促进本地数据中心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强调,今后仍需继续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借力珠三角资源,用好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积极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扶持一批十亿元级企业,做大做强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力争到“十四五”末10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达到百亿元以上,其中3个要突破200亿元、2个要突破300亿元。

乡村振兴提升综合实力

  走进农业大县南雄,一村一落皆是景。这里有粮食面积52万亩、银杏10万亩、黄烟6.8万亩,省级农业产业园3个。建设有美丽宜居村125个、特色精品村37个、美丽圩镇1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3条。  

  城乡风貌是一个地方最直观的形象名片,不仅是城乡建设的外在形象,也是城乡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内在气质,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与社会治理能力。2022年,南雄成功上榜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城乡风貌焕然一新。我市实施县城品质提升“439”和美丽圩镇建设“139+”行动,完成整治提升乡镇50个,创建了10个示范镇,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1207个行政村、11116个自然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村道路面硬化、农村保洁覆盖面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累计创建美丽宜居村739个、特色精品村148个。成功打造了“五彩瑶乡”“古围游廊”等10条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环丹霞山”“深渡水瑶族乡”等6条美丽乡村精品路线示范带。同时,将全市105个镇(街)经济功能科学划分为重点镇、较大镇、一般镇等三类,建立镇域经济指标监测体系,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差异化城镇联动发展新格局。  

  我市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发挥驻镇帮镇政策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3510工程。创建强镇富村公司133个。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市共落实驻镇帮镇扶村资金33.89亿元,支出20.51亿元,支出进度60.51%,高于全省水平。在全省率先出台《韶关市建立乡村振兴金融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9%。在2021年度广东省乡村振兴考核中,我市位列北部生态发展区第2名。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品类齐全,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2022年,翁源兰花产业园入选国家产业园名单,实现国家级农业产业园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1个国家级、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产业园数量位列全省第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3个,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全市累计认定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47个、专业村247个,数量均排名全省第一。累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64个,居全省第一。2022年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1个(仁化县)、示范镇1个(南雄市帽子峰镇)、示范点6个,新增数量并列全省第一。以上种种,为奏响“县域富市”强音作好了准备。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抓好乡村产业振兴,建好用好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擦亮“韶关兰花”“韶关珍果”“韶关茶”“韶关食用菌”等区域公用品牌,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深化城乡融合

  2021年,全市净增常住人口约5000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大幅超过过去10年年均水平,城镇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我市实现进城落户“零障碍”;探索农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让农民“带钱进城”;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统筹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2021年成功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和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韶州中学、北江中学初中部、风度小学、韶新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建成使用。粤北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进入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列,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甲”,完成3家县级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和20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造升级。  

  接下来,我市仍将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突出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3.0版市“促进就业十条”等政策措施。突出打造粤北区域医疗高地,全力支持粤北人民医院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构建“1·333+N”区域卫生健康新发展格局。突出兜牢民生底线,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突出加强文化建设,力争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转载韶关日报 文静)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