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自2016年11月被列为全省首批4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于2020年6月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该县正在以“五大抓手”全力做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
一、抓全域旅游品牌知名度
一是培育了红色旅游、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新业态,发展丹霞民宿400余家、乡村农家乐120余家。规划了5条旅游精品线路,其中环丹霞山生态休闲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丹霞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全力推进丹霞灵溪景区等20个大丹霞旅游经济圈重点生态旅游配套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打造旅游品牌建设。金喆园景区等3个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金果农业生态园等9个点成功创建韶关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瑶塘村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石塘村、瑶塘村被评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打造了总长约54.6公里的广东最美旅游公路、韶关最靓丽的旅游名片--“阅丹公路”。
二、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在“旅游+红色文化”方面,完成了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城口红色小镇、省定党建示范工程第一批“红色村”示范点董塘镇安岗村等项目建设,连续多年举办红色古驿道·迷你微长征徒步活动,树立仁化红色品牌。在“旅游+体育”方面,成功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自行车绿道联赛、徒步穿越丹霞、丹霞山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活动。在“旅游+工业”方面,依托凡口国家矿山公园等资源,培育工矿遗迹游等特色工业旅游。在“旅游+科普”方面,充分利用丹霞山自然学校、南岭生态气象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发展研学科普教育旅游。丹霞山、丹霞印象等6个点被评为首批韶关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基)地。在“旅游+农业+林业”方面,打造了长坝沙田柚、黄坑贡柑等一批生态观光采摘园,评选了首批20家“森林人家”和“最美茶园”。通过“旅游+”新业态,实现旅游产品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并重的结构转型,让游客听到仁化故事、看到仁化美景、玩到仁化特色活动。
三、抓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各方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合力,投资1.46亿元实施环丹国省道沿线房屋外立面及道路景观整治提升工程,对环丹霞山64.2公里公路两旁民宅和沿线景观设施进行提升,涉及5个镇(街)20个村委会,233个村小组,累计改造1130栋房屋外立面,提升84处景观节点,改建161处环丹国省道公路平交口道路,将丹霞山美景与沿线村庄田园风光串珠成链。同时,将环丹霞山片区、城口红色小镇、丹霞文旅小镇、周田旅游配套服务小镇、西部古镇古村等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优质生态旅游文化圈。
四、抓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新建了县级旅游集散中心1个、新(改)建镇级旅游咨询中心10个、新建改建道路旅游指示标识396块;建设自驾车游营地5个;新(改)建旅游厕所86座、旅游驿站9个、旅游停车场26个、旅游观景台16个,完善乡镇客运站旅游服务点8个。建成了集“旅游大数据平台”“旅游短信平台”“仁化旅游APP”“旅游景区监控指挥中心”“舆情通”于一体的仁化县智慧旅游综合管理系统。
五、抓全域旅游综合监管水平
一是成立各种旅游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旅游管理体制得到革新;二是严格旅游市场监管,率先推进“1+3+N”的旅游综合管理模式,设立旅游行业诚信“红黑榜”;三是旅游服务体系得到改善,建立一支旅游志愿者队伍,并在全县各旅游景区景点、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点等设置了旅游投诉点。通过系列举措,形成了旅游监管合力,旅游乱象得到有效治理,游客体验感显著提升。(仁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