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发展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在新起点解决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为韶关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省委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全面吹响韶关“百千万工程”冲锋号。
“韶关的发展等不起、慢不起、拖不起,没有退路、只能前进,绝对不能躺平,否则就会错失良机、延误发展。”6月15日,市委书记陈少荣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能力培训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题培训会上强调。全市上下要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推进“百千万工程”上来,强化使命担当、提升履职能力,锚定目标、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百千万工程”攻坚战,奋力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打赢“百千万工程”攻坚战,必须解放思想跟紧步伐。对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擘画,深入审视广东所处历史方位,就会发现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村。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县域这个关键切入点与重要发力点,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县域加快发展必须抓住的难得机遇,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将为县域发展撬动起巨大发展空间。实施“百千万工程”意义之重、涉及之广、影响之远、难度之大非比寻常。我们不能再以常规的思维来对待这项工作,不能再被条条框框束缚住手脚,必须穷尽一切办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坚定意志与清醒头脑,跟紧全省大抓县域发展的节奏与步伐,跟随市委、市政府的思路与指引,跟上各辖区发展的需要,不松劲、不掉队,甩开膀子向前冲,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全市上下掀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
打赢“百千万工程”攻坚战,必须聚焦重点狠抓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光喊口号不行,想走捷径也不可能,唯有务实务实再务实,一刻不耽误地埋头苦干,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把确定的任务落实下去。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对省委、市委部署的工作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往前推。要大抓产业发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持续推进全员招商、精准招商,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县域主导产业,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要大抓城镇建设,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不断培育新的镇域经济增长点。要大抓乡村振兴,夯实基层阵地,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盘活村集体资产,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打赢“百千万工程”攻坚战,必须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越是欠发达地区,往往资源禀赋、区位等优势并不明显,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走老路是行不通的,更加需要改革创新,走新路走新赛道,才能激发内生动力活力。全市105个乡镇(街道),都具备发展产业、发展经济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抓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县镇村发展动力和活力。积极争取试点支持、权限支持、政策支持,对标全国、省、市先进地区抓改革,积极学习借鉴各地先进改革成果及创新经验,切实将经验成果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打赢“百千万工程”攻坚战,必须锻造本领锤炼作风。“百千万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过硬的本领不行,没有过硬的作风更不行。要善于统筹力量,积极争取上级力量支持、帮扶力量支持、社会力量支持,用好省、市领导定点联系、挂钩联系制度,用好省、市帮扶协作机制,用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万名乡贤帮千村”平台,凝聚起众志成城、团结奋进促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善于解决问题,聚焦发展所需、干部所缺,通过组织“大学习”、开展“深调研”,推动解决产业落地难、项目引进难、维护稳定难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要善于守住底线,“百千万工程”项目多、资金量大,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牢牢守住廉洁底线、不触纪律红线,管好亲属和身边人,不给别有用心的人任何可乘之机,确保所干的事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韶关发展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全市上下要有“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的信心决心,拿出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副担子挑到底、一张清单督到底,抓好组织领导,精心筹划实施,加快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为开创韶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转载韶关日报 周晔)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