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色韶关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进展成效

“小车间”大作为 铺就致富路
——东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助力乐昌市梅花镇创建乡村振兴车间侧记

时间:2023-12-26 10:42:07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机声隆隆,几十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在仔细有序地穿针引线、缝盘,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着。这是近日记者走进乐昌市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里看到的繁忙生产景象。“这些工人都是当地妇女,在这里工作,既可以顾家,又能够增收,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东莞驻乐昌市梅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朱亮介绍道。

  2021年以来,东莞驻乐昌市梅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调研摸底,深度结合东莞大朗镇毛织产业的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大朗镇毛织管委会、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党建结对共建小组等资源力量,指导东莞驻乐昌市梅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立足梅花镇实际,积极把产业链延伸到乡村,在梅花镇创建乡村振兴车间。通过引进东莞市大朗镇毛织企业,与梅花村委会经联社合作,利用梅花村委会一楼占地面积260平方米的闲置场地,投入资金约50万元,提供货源并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一家乡村振兴车间就这样创建起来。“从家来车间3分钟就到了,能在家附近就业非常方便,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真的很好。”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纺织工人王秀梅对记者夸赞道。

  据了解,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自2021年10月初开始运营,该车间采用“三三三一”大朗模式运作,即“三点合一”“三管齐下”“三方受益”和“一个转变”。其中,“三点合一”是振兴车间示范点、人才振兴培训点、毛织协会合作点;“三管齐下”是企业、协会、政府共同扶持,由企业负责投资提供机器、技术和货源,由协会负责协调宣传引流,由政府统筹提供政策支持。“三方受益”是工人参与劳动加工,按件取酬,顾家和就业两不误;村集体提供场地,组织管理,按收益分成;企业负责订单组织,投入资金和机器回报利润。“一个转变”即车间实现由单纯解决脱贫户在家就业向提振村镇集体经济转变,破解集体收入难题。

  由小到大、由大到强,通过“三三三一”大朗运作模式,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解决了约150户村民的就业需求,工人年收入约4万元,增加村集体收益约5万元,至今已辐射到乐昌3个镇7个村,先后成立10家毛织乡村振兴车间。“我们了解到当地留守妇女多等情况后,积极引进东莞市大朗镇的毛织产业,率先成立一家以集体经济入股的乡村振兴车间。同时为消除新员工对缺乏相应技能上岗的顾虑,使新手更快适应车间工作,我们还筹措了20万元建立奖补资金,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不仅可以帮助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还为东莞毛织企业拓展生产渠道,降低用工成本。”朱亮说道。

  此外,东莞驻乐昌市梅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还争取到社会公益基金会的帮助,将乡村振兴车间旁边闲置的办公室改造成“小课桌”,与梅花镇中心小学合作创办梅花镇中心小学第二课堂,为留守儿童、车间工人小孩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玩耍环境,让车间工人更安心工作。

  下一步,东莞驻乐昌市梅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全力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紧紧围绕大朗毛织产业优势,借助大朗镇毛织管委会和东莞市毛织协会力量,主动与东莞市毛织企业接洽对接,统筹加强车间建设运营,沿用“三三三一”模式,每年定期举办毛织人才培训活动,推动毛织持续健康发展,争取建设大朗毛织产业转移园,打造毛织产业链条集群。(转载韶关日报 杨婕)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