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题背景
为贯彻落实《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韶府办〔2016〕91号),完成韶关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工作任务,现设立土壤污染防治科技专项,用于支持韶关市土壤保护基础研究、新型土壤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技术指标体系等科研项目。
二、专题内容
(一)重点项目
针对韶关土壤污染现状,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新技术,新路径、新工艺、新材料等土壤污染防治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进行土壤污染防治重大科技成果示范应用。
专题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技术研发与示范
专题内容:针对我市大面积典型生态脆弱区(矿山周边)、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土壤防治修复技术进行研发;推广应用前沿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技术重大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及示范应用。
经济技术指标: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修复示范土方量100m3以上,撰写研究论文1篇以上,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请1项或以上发明专利,授权2项或以上实用新型专利。
申报要求:支持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高校、研究院所联合申报。
专题二:重度污染耕地技术研发与集成技术示范。
专题内容:针对韶关地区典型重度污染耕地,开展重度污染耕地技术研发与集成技术示范,建立30--50亩面积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核心区,实现修复效果田间表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经济技术指标:主要农产品质量基本或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明显降低。撰写研究论文1篇以上,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请1项或以上发明专利,授权2项或以上实用新型专利。
申报要求:支持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高校、研究院所联合申报。
重点项目支持方式和强度
1.支持方式:无偿资助;
2.支持强度:50万元/项。
(二)面上项目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土壤风险管控与预警技术研究等。
专题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专题内容:阐述韶关土壤重金属赋存形式、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原位活化机理,建立土壤重金属活化与提取修复方法。
专题四:典型矿山土壤污染成因研究
专题内容:以韶关本地典型矿山土壤污染防控基础性研究为重点,对矿山区域,污染本底值、污染来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等进行研究。
专题五:土壤风险管控与预警技术研究
专题内容:探索土壤污染防治风险管控区域构建路线、方法,构建韶关市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区域管理模式,指导韶关市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区建设。
面上项目专题目标及经济技术指标
1.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研发一批新工艺、新流程等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2.技术的应用或处理,不会对土壤带来新的污染。不会出现土壤结构破坏、养分流失、新型污染、地力下降等问题。
3.土壤污染防治效果良好,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土壤防治水平,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面上项目支持方式和强度
1.支持方式:无偿资助;
2.支持强度:10至30万元/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