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管理

   发布机构: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生 成 日 期: 2014-07-10  发 布 日 期:  2014-07-10 
韶关市曲江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报告
——2014年1月9日在曲江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韶关市曲江区财政局局长 张以荣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曲江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区财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韶关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幸福美好新城区的总体目标,抓收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推改革,圆满地完成了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财政预算目标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201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5057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8845万元,增长23.7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53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979万元,增长18.01%,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47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949万元,增长36.69%;地税部门完成290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011万元,增长7.45%;财政部门完成21648万元,增收4019万元,增长22.8%(税收41834万元,增收5790万元,增长16.06%;非税23543万元,增收4189万元,增长21.64%)。
2.支出情况。2013年全区财政总支出完成1347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26126万元,增长24.0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259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25172万元,增长24.97%,具体支出科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559万元,比上年增长30.19%;
(2)国防支出211万元,比上年增长6.57%;
(3)公共安全支出8819万元,比上年增长57.71%;
(4)教育支出25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6%;
(5)科学支出1384万元,比上年减少5.01%;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05万元,比上年减少9.50%;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7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23%;
(8)医疗卫生支出12032万元,比上年增长5.95%;
(9)节能环保支出4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2.72%;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45万元,比上年减少12.39%;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686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55%;
(12)交通运输支出3811万元,比上年增长310.23%;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142万元,比上年减少49.09%;
(14)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458万元,比上年增长9.31%;
(15)金融监管支出25万元,比上年增长212.50%;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710万元,比上年增长9.23%;
(17)住房保障支出744万元,比上年减少35.08%
(18)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631万元,比上年减少31.49%;
(19)其他支出1013万元,比上年减少62.68%。
3.结余情况。2013年,财政收支相抵,结余15821万元,其中:滚存结余13643万元,净结余2178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2013年基金收入为63162万元,其中:区本级基金收入完成50498万元,具体科目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7186万元;
(2)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6万元;
(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81万元;
(4)育林基金收入214万元;
(5)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15万元;
(6)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52万元;
(7)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460万元;
(8)地方教育附加收入868万元;
(9)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348万元;
(10)彩票公益金收入154万元;
(11)农业开发资金收入901万元;
(12)计提廉租住房资金收入364万元;
(13)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151万元(以负数反映)。
上年基金结余5404万元。
上级基金补助收入7260万元。
2.支出情况。2013年基金支出53601万元,具体科目如下:
(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9665万元(其中:政府住房基金支出126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4462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103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安排的支出5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76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979万元);
(2)农林水事务支出389万元(其中:育林基金支出144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141万元;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支出34万元;中央水利建设基金支出2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50万元);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3万元(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1456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17万元);
(4)教育支出(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1157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文化事业建设费安排的支出)48万元;
(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41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27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104万元;无线电频率占用费安排的支出10万元);
(7)其他支出(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628万元。
3.结余情况。2013年,基金收支相抵,滚存结余9561万元。
(三)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1.落实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对预算的决议及审查意见。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在审议2013年预算草案的过程中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进一步夯实财政基础、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强财政绩效管理、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等审议意见,区财政局高度重视,对意见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落实到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组织收入原则,提高统筹规划能力;二是努力开辟新财源,强化重点税源监控;三是加强协税网络建设,强化征收管理;四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效能;五是加强支出结构优化,科学统筹财力安排。
2.落实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区财政局承办的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2件,意见1件,其中主办3件。在办理过程中,主动与人大代表沟通交流,取得人大代表的理解和支持。在办结议案后,及时联系人大代表,听取和收集反馈意见,切实把代表的良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四)2013年预算执行特点及主要工作措施
一年来,面对税源不足、“营改增”政策性减税,以及民生支出加大等一系列的困难,区财政部门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在困难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实效,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1.收支执行的特点。
我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全年财政增收平稳。今年以来,受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区工业增长持续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消费势头保持旺盛,为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区财税部门通过加大税源监控和征管力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克服了税源不足、政策性减税等困难,全年财政收入在上年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二是税收增幅创近年来新高。在区财税部门共同努力下,协税工作成效明显,税收快速增长,实现了自2009年以来最大增幅。其中,增值税增收4037万元,增长45.06%;契税增收2146万元,增长101.58%;个人所得税增收653万元,增长72.61%。三是支出结构更趋合理。科学调度资金,着重重点保障支出、重大项目支出和绿色生态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年全区用于民生支出共完成8.66亿元,增支2.15亿元,同比增长33.03%,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8.72%。
2.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突出增收抓征管,科学理财水平得到提升。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区财税部门花大力气抓组织收入,科学评估财源,深入分析经济形势、财税政策、企业状况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克服了主税源结构单一等困难,努力挖掘增收的潜力。加强财源税源监管,会同税务部门通过深入开展税源调研督查,开展协税护税行动等措施,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税种的监管力度,紧密跟踪税源项目,着重加强与房地产相关的营业税、所得税、契税等税种的征收。强化中小税种的征管,依法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清理税款拖欠,做到抓大不放小。拓宽增收渠道,抓好城区建设和园区的税费入库工作,抓好土地出让、房地产促建、配套费等非税和基金收入,确保了非税收入稳步增长。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大了收入征管的执行力度,实现应收尽收,扩大了财政收入规模和总量。
二是突出发展抓投入,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明显。围绕发展抓投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培育后续财源和重点财源,投入19500万元用于莞韶华南钢铁深加工科技产业园和曲江经济开发园区建设,夯实园区财源基础。加快推进韶电“上大压小”项目、大宝山铜硫开发、台泥、大南华旅游文化创意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五项”提升工程和绿色宜居城市战略,投入4679万元加快城西市场和城北物流建设,投入1797万元加快106国道公路改道和S248线改造,支持亿华明珠城、府前中路以南三旧改造、御湖山、半山豪苑、城北新城等项目建设,促进城区扩容提质。发挥财政扶持政策和资金引导作用,落实《曲江区扶持企业发展基金制度》和《韶关市曲江区企业纳税大户奖励办法》等财税政策和激励机制,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等财政扶持体系,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拨付99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拨付400万元奖励2012年民营企业纳税大户,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升级转型。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纪念六祖慧能圆寂1300周年暨2013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为契机,支持大南华、大森林温泉世界度假村为龙头的旅游产业、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支持发展循环经济,落实中央和省生态补偿政策,投入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资金4405万元,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扩大内需战略,拨付195万元落实油价补贴等惠民消费政策。支持分区发展战略,落实三大功能区财政政策,拨付200万元推进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功能区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落实《曲江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奖励办法》,全年获取上级各类资金7.11亿元,比上年增加14373万元,增长25.32%,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突出和谐抓民生,民生福祉保障有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资金。落实民生事业发展资金,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教育累计支出完成25508万元,比上年增支3358万元,同比增长15.16%;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农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支出完成12032万元,比上年增支676万元,同比增长5.95%。落实基本民生保障资金,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0734万元,比上年增支2259万元,同比增长12.23%。落实底线民生资金,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等资金3396万元,增长6.91%。落实工资保障增长机制资金,拨付2018万元增加区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提高工资收入水平。落实农林水事务支出16863万元,比上年增支8659万元,同比增长105.55%。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美丽新农村建设,拨付各项支农、惠农资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有力的保障,让我区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推进幸福曲江建设。
四是突出效能抓管理,财政工作科学发展上水平。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破解制约财政发展难题。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合理配置财政资源。规范预算编制,细化项目预算内容,健全财政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进所有部门单位的部门预算上人代会审议,加强预算约束和预算执行,纳入的一级预算单位85个,覆盖面100%,二级预算单位158个,覆盖面100%。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落实《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定》,对低保、扶贫“双到”和生态建设等涉农资金进行了检查,开展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完成“小金库”专项治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监管工作。强化财政支出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厉行节约,科学安排各类项目资金。推进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完成了“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的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用活用好财政资金,落实《曲江区公共资产管理办法》,大力盘活国有资产,使资产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全年节约资金6100万元。政府采购项目528宗,采购预算金额486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4395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0.74%。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全体财政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和各部门、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收入来源看,主体税源单一,缺乏新的大的增长点。财政投入与产出比仍然偏低,发展园区经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土地储备等促产培财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以保障财政收入后续增长;二是从收入结构看,非税一次性收入占比过大,结构还不够理想;三是从支出情况看,中央和省不断出台惠民政策,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逐年增加,增支因素逐步加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另一方面,支出进度偏慢,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提高。四是财政资金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状况突出,影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五是公共资产仍是粗放型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今后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财政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们根据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形势的分析以及我区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2014年财政预算。
(一)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实施分区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融入韶关芙蓉新区,促进加快建设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路,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稳定增长、促进转型、平衡收支、厉行节约、保障民生”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打造韶关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幸福美好新城区壮大财政实力。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财政收入增幅与我区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统筹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合理配置财政资源,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
2.坚持保基本的原则。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加大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三农”等社会事业领域投入,提高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3. 坚持保障重点原则。根据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集中财力确保经济结构调整和重大项目支出。
4. 坚持厉行节约原则。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的理财观念,刚化预算约束,从严从紧安排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5. 坚持讲求绩效原则。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增强支出绩效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全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4年预算具体安排如下:
1.收入预算。全区财政预算总收入146661万元,比上年决算减少2.60%。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876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国税部门收入16623万元,比上年增长13%;地税部门收入327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部门收入24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3%。
上级专项补助收入28510万元(按上级要求,以上年度决算的80%编制上级专项补助收入预算)。
预计省市各类戴帽项目补助收入28154万元(按上级要求,以上年度决算的80%编制省市各类戴帽项目补助收入预算)。
上年结余收入15821万元。
2.支出预算。2014年,全区财政预算总支出14454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67%。其中:
上解省、市支出7800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674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4.81%,具体科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37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1.24%;
(2)国防支出19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57%;
(3)公共安全支出701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5.22%;
(4)教育支出2428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4.92%;
(5)科学技术支出185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0.22%;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90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88.18%;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07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9.79%;
(8)医疗卫生支出1077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16%;
(9)节能环保支出529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18.70%;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3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8.08%;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832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8.10%;
(12)交通运输支出215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0.47%;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202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04.45%;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467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73.01%;
(1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29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06.23%;
(16)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6.36%;
(17)住房保障支出4058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77%;
(18)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支出47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8.84%
(19)预备费11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0%;
(20)其他支出675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6.64%。
上述支出含预计增加津补贴支出2260万元(按每人每月200元计)。
3.结余情况。2014年,财政收支相抵,结余2112万元。
(四)基金收支预算
1.收入预算。2014年,基金预算收入82437万元,其中:区本级基金收入67068万元,具体科目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3605万元;
(2)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6万元;
(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65万元;
(4)育林基金收入113万元;
(5)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11万元;
(6)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33万元;
(7)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85万元;
(8)地方教育附加收入800万元;
(9)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000万元;
(10) 彩票公益金收入150万元。
上年基金结余9561万元;
上级补助收入5808万元。
2.支出预算。2014年,基金预算支出82386万元,其中:
(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7787万元(其中:政府住房基金支出1338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64171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996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2318万元);
(2)农林水事务支出296万元(其中:育林基金支出187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93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16万元);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0万元(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815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255万元);
(4)教育支出(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1264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14万元;
(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215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12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1086万元);
(7)其他支出(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740万元。
3.结余情况。2014年基金收支相抵,结余51万元。
三、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完成2014年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任务,实现财政收入增长、群众收入增加、发展后劲增强的目标,我区财政部门将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是狠抓预算组织收入。密切关注和研究财政收入形势,做好“营改增”等减税政策影响我区财政收入的应对措施。加大综合治税力度,监控税源动态。提高非税征管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的征收,完善国有资产处置和土地出让管理,做大财政蛋糕。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紧抓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完善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三是大力推进节约型财政建设。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按中央、省、市要求压缩机关单位接待经费、车辆经费、出国(境)经费等支出。
(二)着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开辟地方新财源。一是大力破解发展投融资难题。发挥财政促进发展的杠杆作用,探讨资产转让、拍卖、租赁、置换的有效途径,建设投融资平台,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打造韶关经济增长极。二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莞韶华南钢铁深加工科技产业园和经济开发园区扩容增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进韶关发电厂“上大压小”、台泥、大宝山铜硫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大力支持城区扩容提质。加快“三旧”改造、城北新城、府前路商业广场、城区江畔桥、演山水厂扩建工程、韶南大道S248线改造、城区绿道、全民健身广场等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大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利用我区企业发展基金、奖励纳税大户等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税源企业发展,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五是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和以大南华旅游文化创意园、大森林温泉世界度假村为龙头的旅游服务产业,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六是推进分区发展战略,继续落实财政政策资金,推动三大功能区发展。
(三)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民生与发展并重,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是落实民生保障资金,认真落实养老、社保、医保、低保、五保、特困救助等财政资金,切实提高我区社会保障能力。二是落实民生事业发展资金,继续加大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就业等领域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三是落实“三农”资金,落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双到等强农惠农资金,提高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着力推进新一轮改革,激发财政工作活力。一是改进预算制度。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稳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改革的要求,逐步建立事权与责任支出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二是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发挥第三方机构评价的作用,将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与绩效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继续推进镇财区管制度,进一步规范镇级财政管理,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四是强化财政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健全监管体系,优化工作流程,重点对重大项目建设、民生保障资金进行专项督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五是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整合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控制债务规模总量,防范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14年财政任务十分艰巨,做好全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对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执行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争当韶关经济发展先行区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