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管理

   发布机构: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生 成 日 期: 2014-12-18  发 布 日 期:  2014-12-18 
曲江区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报告
 
韶关市曲江区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3年预算草案报告
——2013年1月23日在曲江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曲江区财政局局长   张以荣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曲江区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2年的财政工作回顾
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财税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财政总基调,紧扣年度财税工作目标,认真落实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大力推进财政工作科学化水平,保持了全区财政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算收支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2012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199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3376万元,增长12.55%,其中: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53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501万元,增长13.3%,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076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138万元,减少9.56%;地税部门完成270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71万元,增长2.94%
2.支出情况。2012年全区财政总支出完成1086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0519万元,增长10.72%,其中: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008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0390万元,增长11.49%,具体支出科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864万元,比上年增长34.8%;
(2)国防支出198万元,比上年减少7.91%;
(3)公共安全支出5592万元,比上年减少6.47%;
(4)教育支出22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6.6%;
(5)科学支出1457万元,比上年减少9.67%;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21万元,比上年增长64.11%;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461万元,比上年增长38.81%;
(8)医疗卫生支出11358万元,比上年增长8.48%;
(9)节能环保支出21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37%;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06万元,比上年增长33.04%;
(11)农林水事务支出8204万元,比上年减少16.63%;
(12)交通运输支出929万元,比上年减少9.72%;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243万元,比上年增长29.5%;
(14)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419万元,比上年减少10.47%;
(15)金融监管支出8万元,比上年减少38.46%;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1.27%;
(17)住房保障支出1146万元,比上年减少64.68%
(18)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921万元,比上年减少47.01%;
(19)国债事务支出1万元;
(20)其他支出2714万元,比上年减少32.97%。
3.结余情况。2012年,财政收支相抵,结余11375万元,其中:滚存结余8763万元,净结余2612万元。
(二)基金预算收支
1.收入情况。2012年基金收入为34809万元,其中:区本级基金收入完成25804万元,具体科目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7198万元;
(2)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21万元;
(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63万元;
(4)育林基金收入139万元;
(5)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10万元;
(6)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21万元;
(7)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22万元;
(8)地方教育附加收入776万元
(9)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15万元;
(10)彩票公益金收入154万元;
(11)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3515万元(以负数反映)。
上年基金结余2320万元。
上级基金补助收入6685万元。
2.支出情况。2012年基金支出29415万元,具体科目如下:
(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93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2029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95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2422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200万元;廉租住房支出328万元);
(2)农林水事务支出313万元(其中:育林基金支出148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135万元,中央水利建设基金支出30万元);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4万元(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251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93万元);
(4)教育支出(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1465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文化事业建设费安排的支出)40万元;
(6)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20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11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109万元);
(7)其他支出(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547万元;
(8)政府住房基金支出(廉租住房支出)651万元。
3.结余情况。2012年,基金收支相抵,结余5394万元。
(三)2012年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主要特点
2012年,面对收支双重压力,全区上下奋力拼搏,力促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拓宽财源,财政实力增长实现新跨越
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加强财经形势分析研究,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体制机制,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一是财政收入规模再上新台阶。面对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频出、我区实体经济受挫、房地产业不景气现状,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财经形势,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区财税部门咬定目标任务,加强调研分析,强化依法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区直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协税护税力度,力促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比上年净增6501万元。二是争取上级资金取得新成效。全区上下始终把对上争取资金作为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区直各单位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政策和职能优势,深挖“政策财源”,精心编报项目,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形成了争资工作的强大合力。全年共获得上级各类补助资金5.61亿元,比上年增长5.89%。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三是重点支出保障更加有力。不断规范预算管理,从严控制财政供给范围。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落实厉行节约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科学统筹财力,切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全年投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三农资金分别为22150万元、1457万元、1221万元、11358万元、8204万元。民生支出全年完成6.51亿元,较上年增加0.82亿元,增长14.4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65%。
2.切实履职,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
紧紧围绕建设韶关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幸福美好新城区的总体目标,强化服务发展的责任感,充分发挥职能,综合运用财税政策、财政资金杠杆,全力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支持工业发展力度再加强。继续落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100万元用于引导支持企业提升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优化结构调整。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及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及时兑现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资金271万元、累计减免税收472万元。驻区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总额34.39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大力实施园区建设提升工程,全年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70万元,为打造产值100亿元园区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园区的承载力。二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再加强。加大对区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全年投入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莞韶华南钢铁深加工科技产业园、城区三旧改造、城西市场建设、农村公路硬底化、枫湾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300万元,建成了曲江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有力推进了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三是支持扩大消费力度再加强。加大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不断促进文旅深度结合,推进旅游、文化业快速发展。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60万元,助推旅游营销。大力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年投入文化建设资金400万元,着力推进“三送”下乡、9个乡镇阅览室、85个农家书屋及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建设。继续用足用活家电下乡政策,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2883台,兑付补贴资金680.8万元,极大地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
3.注重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加大了民生投入。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资金1700万元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区受益学生近3万名。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全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大塘、罗坑、枫湾、樟市、乌石等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区。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资金2334万元,推进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提标扩面”。安排资金7.8万元用于8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龄人员补贴。落实资金2160万元,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全面落实贫困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保政策,并进一步扩大补助范围,将三级以上残疾人员全部列入补助对象,受益人员382名。三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资金1358万元,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安排资金4893万元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200元提高到240元。投入资金1210万元,推进区人民医院建设。四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财税扶持政策,统筹资金3693万元建设保障性住房571套,其中,廉租房64套,城市棚户区改造507套。投入资金175万元,改造农村危房97户。
4.支农惠农,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进展
加大支农惠农力度,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繁荣发展。一是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规范涉农补贴发放方式,全年通过财政“一折通”直接兑付惠农补贴2004万元,同比增长27.81%,受益人口16万人次。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年投保金额66.79万元,为发展农业生产撑起了保护伞。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年投入资金170万元,共实施项目7个,项目覆盖全区4个乡镇7个行政村(居),覆盖面达到44.44%。三是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828万元,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防洪减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资金190万元,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
5.深化改革,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新提升
深入推进财税各项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财税改革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省、市统一部署,11月份我区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业等6个领域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化,预算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单位由62个增加到72个,财政一体化信息应用平台使用实现区直预算单位全覆盖。非税收入征管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务卡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二是财政监督不断加强。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控”的财政大监督机制,深入开展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及强农惠农资金、民生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加强重点项目、大额财政支出绩效分析,认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不断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治理和防范“小金库”长效机制。三是廉洁财政建设有效推进。加强财政基础业务管理,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加强财税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继续开展“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切实完善“镇财区管”改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政风行风、学习教育纪律月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强化财政干部廉政意识,扎实开展财政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提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
各位代表,2012年,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财政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曲江财政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总量偏小,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和水平比较低;财源结构有待优化,地方可用财力增速较慢;政策性支出增长快,收支矛盾突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还不高,财政管理和监督有待加强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3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区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为加快建设韶关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幸福美好新城区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根据今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对2013年财政预算作如下安排:
(一)公共财政收支预算。
1.收入预算。2013年,全区财政预算总收入11633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2.3%。其中: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492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国税部门收入14909万元,比上年增长38.53%;地税部门收入27422万元,比上年增长1.54%;财政部门收入19161万元,比上年增长8.69%。
上级专项补助收入26472万元(省、市核定我区各类专项补助、税收返还补助和批复决算核增补助收入)。
预计省市各类戴帽项目补助收入17000万元。
上年结余收入11375万元。
2.支出预算。2013年,全区财政预算总支出11620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2.28%。其中:
上解省、市支出7316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888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3.21%,具体科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66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67%;
(2)国防支出157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9.77%;
(3)公共安全支出6667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4.01%;
(4)教育支出2107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0.58%;
(5)科学技术支出142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5.04%;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07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3.08%;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317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1.79%;
(8)医疗卫生支出999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3.04%;
(9)节能环保支出1824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33.77%;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7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73%;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028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7.95%;
(12)交通运输支出214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23.15%;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898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3.9%;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68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13%;
(1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626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1.46%;
(16)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1万元,与上年预算持平;
(17)住房保障支出417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4.83%;
(18)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支出398万元,与上年预算持平
(19)其他支出656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7.2%;
(20)预备费1000万元,与上年预算持平。
上述支出含预计增加津补贴支出2280万元(按每人每月200元计)。
3.结余情况。2013年,财政收支相抵,结余138万元。
(二)基金收支预算
1.收入预算。2013年,基金预算收入66030万元,其中:区本级基金收入60596万元,具体科目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8588万元;
(2)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23万元;
(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52万元;
(4)育林基金收入76万元;
(5)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8万元;
(6)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21万元;
(7)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22万元;
(8)地方教育附加收入700万元;
(9)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80万元;
(10) 彩票公益金收入126万元。
上年基金结余5394万元;
上级补助收入40万元。
2.支出预算。2013年,基金预算支出66007万元,其中:
(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305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58618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支出5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10万元;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支出36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780万元);
(2)农林水事务支出162万元(其中:育林基金支出80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24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58万元);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83万元(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834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49万元);
(4)教育支出(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787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55万元;
(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59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92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667万元);
(7)其他支出(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203万元。
3.结余情况。2013年基金收支相抵,结余23万元。
(三)2013年财政工作措施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财政工作的目标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6亿元,增长11%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超过11亿元,增长13%,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努力培植财源,做大财政“蛋糕”。一是积极支持“两园”建设,努力建设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曲江经济开发区和莞韶华南钢铁深加工科技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钢铁、装备制造业、金属加工、电子、食品等产业,打造曲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继续实施企业扶持政策,提升财政促发展的能力。二是力促旅游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大南华文化创意产业园、马坝人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和发展韶关锦绣南华城森林温泉世界、云天水寨温泉等一批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三是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力度。要把准国家投资方向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趋势,加大“跑项争资”力度,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农业产业化、生态建设、节能环保、文物保护、旅游开发、教育等领域对口包装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充分发挥项目对我区经济的支撑作用。四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韶公路韶冶至转溪景观路改造、白土至西联高铁站公路建设、韶钢至莲花山公路扩建、韶关学院至大塘公路建设改造、城区至市新行政区环城快速干线、G106改线、S248线改造及广乐高速等重点道路建设;加快建设城区江畔桥、城北新城区、府前中路、城西和上门村等旧城改造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的承载力。五是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处置的原则,对闲置和优质国有资产分批进行处置,引进资金雄厚、实力强劲、品牌响亮的知名企业入驻开发地产,使处置、建设、销售、商业运营每个环节都能产生税收,为区级财政提供财源。六是拓宽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信贷政策,通过融资平台,争取信贷资金,有效缓解工业园区、城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把闲散资金用活用好;快土地储备、供应和收购优质资产,实现滚动发展,为城市建设注入活力。七是支持招商引资。加大招商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支持招商引资活动,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成效,着力提升重点税源的财政贡献率。
2.加强征收管理,提高财政增收水平狠抓组织收入,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增加收入,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年度收入任务的完成。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优化税收服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加强税源大户跟踪,做好重点税源征管。进一步加强财税协调,做好收入分析和调度,努力保持收入增长的均衡性和持续性。继续做好非税收入征管,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同时,主动工作,超前谋划,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不断增加可用财力。
3.强化支出管理,持续改善民生民计。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基层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公益文化事业投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衔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区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所需资金全部落实到位。积极支持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促进新农村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作。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新型农民培训等各项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低保标准正常动态调整机制,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兑现困难群体临时补贴和生活补贴。进一步提高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积极推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强化增收节支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核定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4.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规范财政运作。进一步完善国库支付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快捷、高效、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大对社保、教育、就业、扶贫等事关民生的专项资金检查力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继续完善财政监督制度,建立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运行的全过程监督机制,逐步形成一套监督有力、评价科学、问责有效的监管体系。建立预算公开制度,落实预算公开主体,增强预算透明度。积极主动做好取消县级财政体制的应对工作,确保区级财政正常运作。配合分区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各镇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2013年财政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面贯彻本次大会的各项决议,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