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管理
发布机构: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
生 成 日 期: | 2016-05-04 | 发 布 日 期: | 2016-05-04 |
乐昌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1月26日在乐昌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林柏居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乐昌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
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5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税部门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各项决议,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统筹做好抓收入、推改革、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等系列工作,各项财政工作运行平稳,在收入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各项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一、一般公共预算
执行情况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15
年,来源于乐昌的财政总收入完成123,680万元,同比下降7.78%。全市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5,784万元,同比增长4.86%;上划省收入完成14,405万元,同比下降11.40%。
2015
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728万元,同比下降3.68%,完成预算的105.7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债务转贷收入和调入资金等263,121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22,849万元,同比增长19.67%。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15
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5,501万元,同比增长7.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上级支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债务还本支出等15,676万元,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251,177万元,同比增长12.28%。
2015
年全市财政总收支相抵,滚存结余71,672万元,其中净结余163万元。全市财政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完成36,772万元,其中: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038万元,完成预算的167.84%;转移性收入27,734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完成36,772万元,其中: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5,170万元,完成预算的60.68%;转移性支出21,602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5
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60万元,完成预算的130%;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60万元,完成预算的130%。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
年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养老、失业、职工医疗、工伤、生育)收入完成33,70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略有增长,完成韶关市下达任务的99%;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59,405万元,增长14%,当年缺口25,705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31,980万元。
五、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和主要工作措施
2015
年,面对经济放缓和结构性减收压力,全市财税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财政预算平稳运行。
(一)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
2015
年财政预算执行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受经济下行、政策性减免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叠加影响,2015年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自2007年以来连续数年的高位增长后,我市经济进入新常态。二是收入质量较差。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40.33%,财政收入结构不理想,质量较差。
三是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筹集资金加强了重点项目和民生等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全市11类民生支出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12.89%,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4.27%,同比提高4.11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改革深入推进。执行新《预算法》,
开展零基预算,完成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深入推进财务核算集中监管、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镇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完成2014年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综合报告试编工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
1
.着力收入征管,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一是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扩大的严峻形势,全市财税部门团结拼搏,克难奋进,扎实开展“稳增长保增收”活动,全市财政综合实力稳中有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3.08亿元增加至5.97亿元,年均增长14.19%。二是强化职能部门控税职责。制定了欠税管理办法,建立常态化清欠机制。严格执行协税护税机制和财税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准确研判经济形势,科学制定工作措施,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做到应收尽收。三是争资立项成效明显。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向上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2015年,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0.5亿元,增长35.05%;已争取到位省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289万元。四是抓实非税收入征管。加强非税收入尤其是国有资产处置相关收入的征管,坚持税费并重,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征管流程。加强城市配套费、罚没、资产清查的征收入库,强化对矿产、土地、河沙以及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拉动非税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2.
着力生财聚财,服务发展成效显著。一是
吃透政策,积极向金融机构融资,支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武广高铁乐昌东站项目、原坪石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和乐昌城南新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优化财政政策环境,发挥“助保贷”资金作用,扶持税源企业发展壮大。安排
1,000
万元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金,撬动金融机构
1
个亿的资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生产,
2015
年已发放贷款
2,000
万元扶持中小微企业。三是优化经营环境,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深入推进
“
营改增
”
扩面,取消和暂停征收
12
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小微企业免征
42
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
8
类缴交额度较大的行业实行下调征收费率;对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等
7
类缴交额度较小的行业全额免征。
2015
年,全市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财政八项支出完成
17.2
亿元,同比增长
4.48%
。
四是
强化对全市国有资产的经营,增加财政收入。成立乐昌市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加强资本的市场运作,盘活闲置资产,通过融资、抵押贷款等方式,将资金投入到重点项目,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3.
着力保障民生,
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
着力教育优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和残疾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及时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6,930万元,确保54,018人次的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前教育至中等教育全覆盖,发放各类助学补助资金1,410万元,累计受惠学生43,170人次;安排317万元,充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安排687万元,支持全市32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施改造;安排7,436万元,开展了梅花、沙坪、庆云和五山四个镇的教育创强工作。二是大力支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35元提高到40元。三是各项保障全面提标,大幅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补助由320元提高到380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410元/人
·
月、260元/人
·
月,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补助标准提高到525元/人
·
月,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1年增长。四是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8,570万元,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原坪石矿棚户区改造,为缓解我市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五是通过惠农补贴
“
一卡通
”
共发放补贴资金7,085万元,投入农林水建设资金43,609万元,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
“
美丽乡村
”
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加快。落实民生实事资金,全年共投入省10件民生实事资金4,349万元。
4.
着力改革创新,财税改革有序推进。一是
执行新《预算法》,开展零基预算,完成2016年度市直部门零基预算编制,改变以往预算编制“基数+增长”的模式。建立了覆盖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四本预算”体系,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绩效,完成了2个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二是全面推进预算信息公开,除涉密单位外,市直所有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和
“
三公
”
经费预算全部向社会公开。财政政策、
“
三公
”
经费预算及汇总数等均在财政门户网及时公开。三是狠抓财政资金监管,保证安全高效运作。全面深入开展
财务核算集中监管、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改革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构建财政运行监督体系。落实重大项目建设风险防控决策机制,把好工程建设项目预算、结算、评估“三大关口”。
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试点,已形成2014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定期监控我市各类债务风险。开展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和“小金库”清理工作。四是开展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除九峰镇有特殊原因外,其余16个镇(街道)已完成改革工作。完成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前期工作,2016年在全市全面铺开。配合做好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市直行政单位公务员交通补贴发放及公务用车处置工作。五是全面开展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工作,收回结转结余资金14,508万元,统筹用于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教育、农林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支出。六是加大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监管力度,完成政府采购规模13,559万元,节约资金1,342万元,节支率为9.00%;完成评审项目153个,审减资金821万元,审减率为3.36%。
各位代表,2015年,我市财政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了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中取得了新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高;传统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支撑作用不足,新兴产业尚未能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和财税增收;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不断拓宽,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而财力增长有限,收支矛盾仍然突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刚起步,现代财政制度尚未建立,制约财政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6
年预算草案
2016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攻坚之年。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市财政收支情况分析,科学编制财政预算,对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原则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2016
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韶关、乐昌全会精神,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切实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大预算统筹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硬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严控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改善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依法理财,严肃财经纪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为加快乐昌振兴发展步伐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二)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强化约束。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法治观念,严格落实新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会计法等财税法律法规各项要求,将法治思维贯穿预算编制全过程,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和政府行政方式。二是积极稳妥,收支平衡。收入预算的编制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支出预算编制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新增支出,保障市委
、
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发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作用。三是细化预算,精准编制。
以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工作性质、现行工资福利政策、资产及设备配置等为依据,健全财政供养分类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完善部门基本支出标准。
细化预算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款。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编列到项。预算编制做到项目有出处,来源有保障,支出能落实,绩效能显现,
所有市直预算单位同步开展零基预算编制,充分激发改革对促进发展的活力,提升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四是加强统筹,盘活存量。
加强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盘活各领域沉淀资金,增加资金有效供给。
提高预算项目支出执行率,对需要跨年度安排预算的项目,编制项目滚动支出计划,确保每年项目预算
100%
支出到位。
五是民生优先,保障底线。
坚持民生导向、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基本思路,完善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增进百姓福祉,进一步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六是信息公开,预算透明。将公开透明贯穿预算改革和管理全过程,全面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完善公开机制,依法落实预算公开时限和责任。完善预算编制征询机制,继续通过书面、调研、座谈、专家咨询会等有效途径开展预算征询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
2016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40,144万元。一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2,71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收2,988万元,同比增长5%。其中,国税税收收入安排12,19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收1,323万元,同比增长12.17%;地税税收收入安排32,000万元,比2015年决算数增收7,231万元,同比增长29.19%;非税收入安排18,520万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53%。二是上级补助收入安排172,706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安排4,95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安排114,23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安排51,648万元;市财力安排的补助收入安排1,866万元。三是债券转贷收入安排4,722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调入资金收入和上年结余,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251,816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
2016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41,866万元。按经济分类划分:工资福利支出安排69,411万元(不含离退休);商品和服务支出安排51,16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安排71,017万元;对企事业单位的补助支出安排297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安排43,954万元;其他支出安排6,023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和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016年全市财政总支出安排251,816万元。
(三)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和主要项目情况。
1.
优先保障民生,
安排社保、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交通、粮食储备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135,805万元。一是
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306万元
。主要是安排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
18,365
万元
,安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支出1,681万元,安排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支出6,515万元,安排社会福利支出2,364万元,安排一次性抚恤金补助支出2,112万元,安排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334万元,安排残疾人事业支出1,232万元,安排特困人员供养支出960万元。
二是
安排教育支出61,159万元。
主要是安排教育管理事务支出855万元,安排普通教育支出
57,164
万元,安排职业教育支出2,301万元。
三是
安排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0,878万元。主要是
安排
医疗保障支出18,717万元,
安排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4,021万元,
安排
计划生育事务支出3,923万元,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2,267万元。四是
安排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28万元。五是
安排
交通运输支出795万元。六是
安排
粮油物质储备支出939万元,主要是安排粮食风险基金支出645万元。
2.
强化
“
三农
”
投入,
安排农林水支出31,292万元。一是
安排农业支出5,294万元。二是安排林业支出6,979万元。三是安排水利支出10,370万元。四是安排扶贫支出2,395万元。五是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支出1,900。六是安排农村综合改革支出4,261万元。
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安排节能环保支出1,519万元。
主要是安排污染防治支出647万元,
安排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165,安排
能源节约利用支出437万元,安排污染减排支出235万元。
4.
全面促进转型,安排科学技术、资源勘探信息、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2,030
万元
。一是
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072万元。
二是
安排资源勘探信息支出650万元。
三是
安排商业服务支出308万元。
5.
保障政权运转,
安排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等支出33,727万元。一是
安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809万元。二是
安排
国防及公共安全支出10,918万元。
6.
加强城市建设,
安排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933万元。
主要是
安排
城乡社区管理事务支出1,290万元,
安排
城乡社区公共设施支出525万元,安排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支出115万元, 安排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支出2,003万元。
根据以上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
2016
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448万元。具体收入项目如下:一是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安排50万元。二是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安排150万元。三是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电力附加)收入安排650万元。四是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安排300万元。五是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安排150万元。六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9,749万元。七是彩票公益金收入安排120万元。八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600万元。九是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入安排650万元。十是上年结转收入29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
2016
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2,448万元。具体支出项目如下:一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9,749万元。二是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安排300万元。三是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安排150万元。四是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电力附加)安排的支出650万元。五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600万元。六是污水处理费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650万元。七是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安排50万元。八是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安排150万元。九是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安排149万元。
四、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
2016
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684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500万元;股利、股息收入安排184万元。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
2016
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684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安排684万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3,919万元。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9,712万元。二是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609万元。三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2,675万元。四是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安排676万元。五是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安排247万元。
上年结转收入-6,269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转-31,26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结转29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转24,240万元;工伤保险基金结转61万元;生育保险基金结转400万元。
我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严重失衡,实际缴费人员与退休人员比例仅为1.2
︰
1,
预计到2016年累计缺口资金71,406万元。建议市政府加大力度做好2016年社保扩面工作和积极争取申请省级调剂金支持。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3,039万元。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安排58,769万元。二是失业基金支出安排539万元。三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1,933万元。四是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安排600万元。五是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安排33万元。六是上解支出安排1,165万元。
结转下年-45,389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转-71,40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结转36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转24,98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结转61万元;生育保险基金结转614万元。
六、深化财税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完成2016年财政预算
2016
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财税收入征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坚持依法理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为加快乐昌振兴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以增收节支为主抓手,做大做强财政蛋糕。
一是
创新财源涵养模式,充分运用股权投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间接方式,集中财力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财源建设成果促进财政收入结构调整,努力实现财政收入总量、质量、均量均衡发展。二是依法加强财税征管,调整完善收入考核办法,更加注重收入质量。稳步推进综合治税工作,大力整顿个体零散税收秩序,开展重点行业税收专项清理,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应收尽收。三是积极争资立项,抢抓国家实施
“
一带一路
”
和我市申请纳入国家重点革命老区县等政策机遇,最大限度争取
“
特惠性
”
的支持,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增长10%以上。四是厉行勤俭节约,一以贯之地落实好
“
三公
”
经费只减不增政策。加大办公用房调剂力度,严格执行公车改革,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
(二)以深化改革为主旋律,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一是
执行新《预算法》,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研究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健全全口径的预算体系,完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二是深化民生财政保障制度改革,完善财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社会公益服务。推进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构建政府公共资源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平配置机制,积极开展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试点。三是配合中央和省推进税收制度等改革,按照中央部署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推进地方税收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扩大绩效评价覆盖面。开展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和配合做好“三资”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确保2016年在全市全面铺开。
(三)以保障民生为主目标,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突出财政资金公共导向,按照
“
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
”
的原则,将新增财力优先投入到民生领域。二是创新民生保障方式,优化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继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社会化,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三是突出民生保障重点,进一步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重点加大
“
三农
”
、生态文明、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
(四)以提高绩效为主方向,全面加强财政管理。
一是
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对国库存款、结转结余、暂付暂存款和财政专户资金的管理,完善预算编制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加大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二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对政府性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
“
借、管、还
”
相统一的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方式,加快融资平台转型。三是深化支出绩效管理,强化财政资金的全程监管,探索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彼此制衡的
“
六位一体
”
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
(五)以依法理财为主途径,加快法治财政建设。
一是
增强依法理财的责任感,以实施新《预算法》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抓好新《预算法》的贯彻实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的各项规定,切实增强预算法治意识。二是完善财政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明确财政重大事项界定范围,实行依法决策。全面规范财政行政行为,梳理财政职权清单,明确每项职权的具体内容、法律依据、办事规范和责任,强化对内部权力的制约。三是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点领域财政资金监督。严禁骗取、套取财政专项资金,严禁私设小金库。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责任,建立预算约束机制,对用款额度大、支付涉及面广、支出没保障的项目,由预算单位(用款单位)和财政局分别签订承诺书,促进支出进度的加快。
(六)以人大监督为主动力,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一是
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更加坚决地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预算作出的各项决议及市人大经济工作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更加主动听取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二是对市直部门预算编制、财政资金使用支出绩效评价等重点工作和事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请求市人大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提高财政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组织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推动财政事业健康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