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管理

   发布机构: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生 成 日 期: 2015-07-30  发 布 日 期:  2015-07-30 
2014年韶关市科学技术局部门决算基本情况说明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2014年决算组成单位共5个,分别是韶关市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地震局)、韶关市光栅测量控制技术研究所、韶关市工业科学研究所、韶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科韶开发中心、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市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韶关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韶关市金科信息网络中心)。

韶关市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地震局)的主要职能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科学技术、知识产权、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有关规范性文件,编制科技、知识产权、防震减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2、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全市科技发展重大布局、优先领域政策建议,参与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跨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项目、引进项目的论证与决策,组织实施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

3、承担推进全市创新体系建设的责任。会同有关部门推荐或认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自主创新产品,加强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促进民营科技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政策措施,指导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会同有关部门推荐或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指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类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园区)的建设与管理。

5、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产学研结合工作,推进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技成果推广政策,协调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

6、组织拟订科技促进农村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全市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和专业镇科技创新示范点建设,促进以科技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建设和社会建设。

7、拟订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拟订促进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负责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制定科普规划和政策,负责科技评估管理和科技统计管理,推进民营科技工作,负责韶关国防科技装备动员相关工作。

8、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建议、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负责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9、组织研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战略和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重大问题,协调指导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体系的建立,指导企业专利工作,组织重大专利技术实施,负责专利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依法处理和调解专利纠纷、查处专利违法行为。

10、统筹、协调、指导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牵头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制度,组织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涉外应对、维权援助机制及推动建立知识产权统计和考核制度的职责。

11、承担防震减灾监督管理的责任,组织实施地震监测、预报、防震、抗震救灾等工作。

12、负责本部门预算中科技、知识产权、地震经费决算及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科技投入及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议。

13、承办市人民政府和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地震局交办的其他事项。(二)人员构成情况

参加部门决算单位在职人员定编共有85人,其中:行政编制28人,事业编制57人。行政编制人员构成情况如下: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科级领导职数9名(含市国防科技装备动员办副主任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7名。后勤服务人员数4名。

(三)决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增创科技发展新优势,主要是突出“八个新”。一是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有新突破。成功推动特种材料创新园、紧固件产业园落户韶关,积极探索“三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打造产业生态环境和科技服务平台为切入点,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取得新成绩。组织推荐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累计为本市承担单位争取到科技经费4000多万元。三是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有新进步。创建了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韶关分中心,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重要支撑。四是莞韶对口科技合作迈出新步伐。莞韶科技部门频繁互访互动,凝练莞韶科技合作项目。五是创新平台建设有新进展。新建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助力企业自主创新。六是科技成果转化有新亮点。表彰获得2013年度韶关市科技进步奖项目76项。七是产学研合作有新气象。组织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本市企业对接合作,达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快新型科研院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数量排在山区市前列。八是科技项目监管有新力度。配合完成省财政厅开展广东省2011—2013年科技类财政专项资金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协助全市参与第三方绩效评价的26个省专项项目完成自评材料申报和现场评价等工作,获得省绩效评价组的好评。九是知识产权工作有新提高。组织企业申报认定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推动我市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开展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扶持一批重点产业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2014年,全市专利申请2354件、比增4%;授权量1584件、比增10%;我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10年居山区市首位。专利奖获奖和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腐蚀工艺ZL03126696.7)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武江区继曲江区之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金悦通电子(翁源)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1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十是防震减灾工作有新作为。根据《广东省地震应急预案》,会同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我市的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并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组织开展“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城镇化与减灾”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和防震减灾宣传“进军营”活动,在市一中初中部举办一场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抓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将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作为2014年度本单位(部门)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市浈江区启明北社区、武江区新华南社区、始兴县城东社区怡园小区、乐昌市大昌社区、仁化县水南社区富凯小区、新丰县回龙社区共6个社区被认定为“广东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浈江区启明北社区、武江区新华南社区、始兴县城东社区怡园小区共3个社区获得中国地震局授予的“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称号(中震防发〔2014〕78号)。协调省地震局完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方案并经省地震应急与信息中心现场勘察评估。制定了韶关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协调、配合市编办、市行政服务中心完成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进入网上办事大厅的工作,对精简审批要件、优化审批程序、明确办事指南等后续工作作了进一步完善,目前已经实现网上全程办理。协调市国土资源局对我市6个地震监测台(站)的环境保护范围进行了测绘定位。组织仁化地下水位观测站(粤04井)参加2013年全省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会,获得总评优秀。

二、收入决算说明

2014年收入决算163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482万元,其他收入151万元。

三、支出决算说明

2014年支出决算172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支出1482万元。

2014年财政拨款支出按用途划分,基本支出660万元,占38.30%,其中:工资福利支出31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60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83万元,项目支出1063万元,占61.70%,主要支出项目有: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自然科学基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科技奖励。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