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政协第十三届韶关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政协第十二届韶关市委员会五年的履职也将画上圆满句号。
回望过去五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令人鼓舞;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催人奋进。
铿锵足音回响。在这极不寻常的五年里,政协第十二届韶关市委员会围绕大局谋思路,紧扣发展献良策,为韶关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政协智慧与力量。
一次次调研、一条条建议、一件件提案……来自29个界别的330余名市政协委员豪情满怀,为改革献智、为发展出力、为民生建言,用担当作为书写了一份亮眼的“履职答卷”。
建言资政 凝心聚力共谋新发展
9次专题协商会议、4次“韶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7次市政协议政会、15次市政协常委会议政会、41次对口协商会、8项民主监督活动、33项专题调研、39项专题视察……这本扎实的履职“日志”背后,凝聚着十二届市政协为韶关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举旗定向。五年来,十二届市政协坚持党的领导,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始终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自觉把政协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
产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主阵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是韶关推动全市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改革举措。2021年,市政协紧扣夯实产业发展平台,组织省、市、县三级委员,围绕“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和我市各地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开展民主监督,营造了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求真务实,方能直指“靶心”,精准建言。紧扣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汇聚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行业专家等各方力量,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议题深入开展20多次调研,在市委专题协商会上提交27份专题调研报告和118项项目建议。紧扣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市政协组织委员以调研视察、大会发言、提案信息等方式,围绕推动旅游业、大数据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200多条意见建议,得到党政部门的广泛采纳,为推动产业兴韶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十二届市政协还聚焦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推进生态建设等韶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多次重点调研和专题协商,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采纳,一条条真知灼见在韶关加速发展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凝心聚合力,共谱新篇章。十二届市政协积极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搭建贡献智慧的平台,架起凝聚共识的“连心桥”。
五年来,我市各民主党派人士、工商联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共提交提案718件,在市政协各种协商议政会议上发言417人次,为韶关改革发展稳定建真言、献良策。各界别委员结合自身实际,在建言发展、促进和谐、服务民生中彰显政协履职的界别特色与优势,在政协履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计民生 拓展为民履职新实践
人民政协,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2021年10月,一场聚焦“社会急救体系建设”的对口协商会在市政协召开。
“当疾病突发和意外伤害来临时,能否第一时间科学正确地施救和求救,生命健康的结果就不一样。”……会上,多名市政协委员根据调研结果,为我市开展社会急救工作建言,相关部门现场交流回应。
肩负嘱托,为民发声。五年来,十二届市政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扣安居、养老、就业、就学、就医、出行、饮水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研视察,为群众利益奔走呼吁——
2018年,在市委加强市区扬尘整治工作专题协商会议上,来自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被市委吸纳到“加强市区扬尘整治21条”中;2020年,市政协建议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处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基本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五年来,十二届市政协还就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议题开展对口协商,协商成果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具体举措。
提案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韶关坚持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领办政协重点提案,形成了领办、交办、督办的提案办理机制,并通过新闻媒体对提案立案目录和年度优秀提案目录定期进行公示。
良言成良策——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许多提案建议被认真采纳并落实到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制度文件和实际工作之中,提案的实效日益凸显。
聚焦统筹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大局,依托市委专题协商会议平台提出重视抓好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乡贤积极作用等十条对策建议;
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针对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强中小学生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等问题深度建言;
聚焦食品安全、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物业管理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服务工作,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了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检测、“韶关保姆”“丹霞月嫂”品牌打造、物业管理服务等工作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五年来,市政协共收到提案1437件,立案1085件,立案率75.5%,办复率100%,满意率89.7%。
同时,市政协强化社情民意信息舆情汇集和民意表达功能,五年来编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专报》62篇,推动解决旭日公司二期用地、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老旧城区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问题。
民主监督 彰显政协履职新成效
“接下来,请各位市政协常委进行投票测评。”2019年,一场针对韶关市“加强市区扬尘整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的民主评议大会在市政协举行。
实地考察、听取汇报、专题座谈、专家论证……市政协民主评议组历经数月的扎实评议,最终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评议报告,从六大方面为韶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把脉开方”。
现场,市政协常委通过无记名方式打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测评分,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全部到场,面对面接受监督测评,并现场对民主评议中发现的问题一一打收条。
“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清晰。”面对这样“真刀实枪”的民主评议,一位走出会场的被评议部门负责人坦言“有些压力”,“政协的监督我们非常感谢,也十分欢迎。”
五年来,十二届市政协坚持把协商理念融入贯穿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通过协商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社会共识,广泛凝心聚力。
通过评议前的大会动员、评议中的沟通协商和民主评议大会、评议后的整改效果“回头看”,政协民主评议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结果的有效“闭环”,有力推动了多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民主监督让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舞台上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五年来,市政协加强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完善委员履职评价及激励机制,对委员履职情况进行评分通报,进一步调动了委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加强机关干部工作能力和作风建设,连续4年举办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48期机关“双周讲坛”,掀起业务大学习、能力大提升热潮。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力配合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工作,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支持配合派驻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责任,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提升政协机关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担当有为 续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除协商建言与民主监督外,广大政协委员更奋斗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主战场”。
早在2018年,为献计改善我市营商环境,市政协牵头举办“韶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已连续举办4年。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批企业来韶投资兴业,近年来我市市场主体登记数屡创历史新高。
“企业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没有遇到难题?”……五年来,十二届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围绕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定期开展调度,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走访调研、靠前服务,带队开展精准招商引智,为我市产业发展不断筑高地、攀高峰贡献政协力量。
五年里,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在大战大考的第一线,韶关政协的身影从未缺席:
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市政协委员多次在关键节点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视察监督,助力扶贫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并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参与“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款捐物2700多万元。投入帮扶资金1101万元,市政协机关挂扶点翁源县龙仙镇桂竹村36户贫困户129人全员实现脱贫退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韶关广大政协委员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冲锋在前:医卫界委员白衣执甲,奋战在救治一线;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深入社区、企业靠前指导,政协机关干部主动到社区、园区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委员企业带头复工复产,动员捐款捐物,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胜利”中书写“政协答卷”。
五年时光荏苒,一届不懈耕耘。
回眸五年奋斗历程,从建言打通改革发展的“堵点”“盲点”,到献策破解人民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十二届市政协履职步伐坚定有力,履职成果亮点纷呈。
届末迎新,继往开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新一届政协将接过奋斗的接力棒,在下一个五年续写为民履职尽责的新篇章,为韶关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政协之为”,彰显“政协之能”。(转载韶关日报 范琳珍 江源)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