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绽放精神文明之花——“十三五”韶关市文化发展工作回眸

时间:2020-10-26 10:34:55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谈起望月怀远的名篇,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大唐名相张九龄的千古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谈起张九龄的不凡风度,人们便会联想到近年来在我市一间间别具特色的“风度书房”,它成了善美韶关的文化“新地标”和“新名片”,在我市文化建设工作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我市共建成了风度书房60间,其中城区32间,县级15间,乡镇13间。风度书房年均接待读者178万人次,是建成前市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的4.5倍。值得一提的是,风度书房入选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创建项目,并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城市图书馆学术论坛上作为欠发达地区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分享案例,受到广泛好评。  

  风度书房的建设,仅仅是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缩影,同时也是我市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呈现。

  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市大力推动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以及风度书房建设。“十三五”期间,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斌庐、两塘书院、浈江区图书馆、武江区文化馆等文化场馆先后建成并开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30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全部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积极推进,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已全部建成总分馆制。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

  每逢节假日,市民陈女士总会带着孩子来到中山公园游玩。各类精彩的大型文化活动,让她的假期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机构改革后,我市以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为方向,先后举办了韶关市第二届音乐舞蹈花会、2019年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韶关站)暨环丹霞山自行车赛、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乐昌坪石)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其中,丹霞山七夕浪漫嘉年华活动还获得2019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营销推广活动奖项。  

  “十三五”期间,我市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蓬勃开展,尤其是我市实施“一年民间艺术,一年音乐舞蹈,一年戏剧曲艺”品牌战略,举办了韶关市音乐舞蹈花会、韶关市民间艺术花会和韶关市戏剧曲艺花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艺创作亮点纷呈

  2019年9月17日夜晚,韶关剧院里掌声雷动。历经一年多时间创作排演、以工矿精神为题材的大型粤北采茶戏《51号信箱》在这里隆重上演,向广大市民呈现20世纪60年代初粤北地区核矿事业开拓者们鲜为人知而又撼人心肺的故事。  

  近年来,我市先后推出扶贫主题《枫树湾近事》、工矿题材《51号信箱》等舞台精品。《51号信箱》入选广东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选题(戏剧),并参加了“岭南风华·我爱你中国”——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  

  2019年,我市有关部门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团队合作,创作了以韶乐为主题的交响组曲《新韶九章》,并在广州大剧院进行了首演。瑶族原创音乐剧《过山“谣”》获得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51号信箱》和乳源《过山“谣”》入围广东省第十四届艺术节,乳源的《瑶山飞来一群金鸪鸪》获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卖杂货》和《阿三戏公爷》参加了2018年全国采茶戏汇演……这一串串的文化硕果,体现了我市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我市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现。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加强

  历史上的韶关,人杰地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2016年以来,西京古道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书堂石遗址、宜乐古道老坪石段等13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乳源西京古道活化利用项目、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项目还被评为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同时,我市七个县(市、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广东片区,我市也是广东省内唯一入选该项目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的地级市,其中仁化县、乐昌市、南雄市三县(市)成功入选。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省级非遗项目5个、市级非遗项目19个;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9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5名。今年6月,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暨“全域旅游在行动·广东人游广东”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为各地的市民游客奉上一场“非遗盛宴”,全面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的优秀成果。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放眼全市,我市的文化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南雄罗曼水晶钢琴生产基地、翁源兰花文化创意产业园、始兴盛怡制笔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瑶族刺绣、丹霞红豆饰品等以非遗项目为设计元素开发的文创产品,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

  当前,我市制定了《韶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办法》,“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被评为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仁化县石塘古村等11个项目被评为市级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2019年的深圳文博会中,我市还荣获“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非遗作品手拉壶《五福临门》《石破天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正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回眸“十三五”,韶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一代代文化工作者在韶关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沃土上播种、耕耘、收获;展望“十四五”,全市文广旅体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艺创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助力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转载韶关日报  冯兆宇 张健 刘晟)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